責任編輯:羅金龍
☆ 曾祥永
一首詩成就一個有趣的故事
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之渙,詩作大多失傳,僅存六首,均為名篇,都被《全唐詩》收錄。其中《涼州詞》二首其一:
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。
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。
不但是名詩,而且還流傳一個很有名的“旗亭畫壁”的歷史故事。我們先從“旗亭”故事講起。
旗亭始于漢代,被稱為市樓,上面掛著旗幡,坐在里面喝酒,可以居高臨下,俯瞰城內景色,是賞酒作樂的好去處。平時酒客不斷,常有歌伎在此彈唱佐興,以增情懷。
在一個早春薄雪的晴日,天氣有點微冷,勾起了詩人喝酒的情腸。唐代三位最優秀的詩人,王昌齡、高適、王之渙約了一起去旗亭喝酒,在季節的輪換里消磨詩情。三人圍著火爐,擺上一張小桌,幾碟小菜,一壺濁酒,以酒佐興,邊喝酒邊聽亭上的宴樂。這時上來四位妙齡女郎,她們云鬢高聳,珠翠滿頭,華服廣袖,桃花人面,行動裊娜,都是長安城里的名伎。平時所見歌伎不少,但今日這四位確屬上乘,眼見她們分了方位坐下,樂工調弦撥阮,知道她們準備唱曲了。
唐代的樂工喜歡把當時名氣大的詩人的名篇譜上曲,然后讓歌伎演唱。三位在這里喝酒的詩人,眼下雖然潦倒,但是在詩壇上詩名已如雷貫耳??梢哉f只要有唱曲的酒肆,都有他們的詩在吟唱,這也是在一個詩歌的國度里由全民的審美意識決定的。王之渙比王昌齡大二歲,而高適則比二王小十幾歲,但三人之間的詩名卻始終難分高下。王之渙的詩名從長安水濱傳到玉門關的柳色上,洋溢著當時人們對他的熱愛;王昌齡被譽為“七絕圣手”,更有一頂“詩家天子”的桂冠;高參軍的詩名與王維經常一起并駕,并與李白、杜甫多有交往。這些當時的詩壇之雄齊聚方寸之地,喝酒切磋之余,免不了想分個高低。只是他們的詩才都很卓絕,比詩只能比一個意象角度,分不出高低來。當下看到這四個女子準備開始唱曲,一起想了個好主意,這個主意由王昌齡先說了出來:“今天這幾個歌伎看起來容貌不凡,氣質也很好,我們在這里聽她們唱曲,看我們誰的詩詞被唱的最多,那誰就是我們當中最高明的詩人?!闭f話間,把一壺酒擱到火爐上去溫熱。
爐火撩撥,火光漸漸亮起來,在旗樓的墻壁上一閃一閃。三人屏聲靜氣,只聽得旗亭唱臺上一位穿白衣的女子,揚起清脆的歌喉唱道:“寒雨連江夜入吳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洛陽親友如相問,一片冰心在玉壺?!边@是王昌齡的《芙蓉樓送辛漸》,他的詩作長處在音韻協調,如珠玉落盤,在這位女子清脆柔和的歌唱中,更有潤澤晶瑩之美。只聽她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最末一句,回環復沓“一片冰心在玉壺……”,余音裊裊,反復不絕。聲音落處,滿場靜寂,片刻之后,一片叫好聲。沉浸在樂曲中的王昌齡也得意地抬起了頭,露出兒童般的表情,用手在粉壁上畫了一畫,說:“我一首絕句!”
他還沒得意完,唱臺中一位紫紗衣裙的歌伎又開始唱曲了。這位女子手執如意,別有一番嫵媚,她唱的是:“開篋淚沾臆,見君前日書。夜臺今寂寞,猶是子云居?!币粽{凄涼感人,又有另一番韻味。這下大胡子高適得意了,伸出手指,在粉壁上粗粗畫了一道杠:“一首絕句?!?/span>
第三位身著鵝黃衫裙,隨著洞簫嗚咽,唱起了“奉帚平明金殿開,且將團扇共徘徊。玉顏不及寒鴉色,猶帶昭陽日影來?!蓖醪g寫的閨怨詩《長信秋詞》之三,詠漢代班婕妤的故事。這是王昌齡的得意詩作之一,只見他沉浸在歌聲里。而鵝黃衫裙歌者唱得分外婉轉凄涼,一曲完畢,滿場都要掉下淚來。王昌齡得意而緩慢地舉起手指,又畫了一道杠,說:“兩首絕句了?!眲倮墓鸸诳雌饋硭坪跻湓谒^上了。
這時王之渙坐不住了,他氣憤地捋著花白胡子,頭努力地向前探著說:“這些唱歌的都是比較潦倒的樂官,只能唱些‘下里巴人’的歌曲,真正能欣賞我的‘陽春白雪’的不是平常的人,我的詩曲可不是平常的歌伎會唱的?!边@樣說著,他又看了看,指著四個歌伎當中最為美麗清純的一位,身著石榴裙,猶自綰雙鬟,頭鬢黑鴉鴉,膚如凝脂,一雙妙目如同碧潭清澈,站在一群人中,有鶴立雞群之感。王之渙指著她說:“我們來聽聽這位女子唱的是誰的詩,她一定會唱我的詩,如果她唱的不是我的詩,那么我甘拜下風,再也不和你們爭高低了?!蓖醪g和高適都笑著捋須點頭。
過了一會兒,這位最為殊麗的歌伎盈盈站起,伴奏的琵琶聲如泣如訴,她轉動妙目,輕搖檀板,櫻桃小口一點綻破,果然唱起了前面的《涼州詞》。王之渙高興得跳了起來,對著兩位說:“怎么樣?我說得沒錯吧,最美麗的女子一定會唱我的詩?!?/span>
樂曲悠揚,一唱三嘆,唱完余音滿堂。歌者停下來時,三人不禁相對拊掌,哈哈大笑起來。豪爽的笑聲驚動了滿堂的茶客和臺上的歌者,他(她)們紛紛涌上來詢問原因。明白原因后,知道眼前三位是當今最為著名的詩人,歌女們致禮下拜,表達謝意。接著就圍著三位詩人,吹拉彈唱,清歌美酒,好不熱鬧。這是詩歌的年代,這是多情的年代,在他們彼此的人生中,留下了普通而美好的一天;在中國文學的歷史上,留下了最為浪漫的一頁。
對于上述流行的傳說故事,我們很難確定它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。但《全唐詩》中王之渙《涼州詞》詩目的注釋中,用小號字體記述了這個有趣的故事(見中華書局版《全唐詩》卷八冊1849頁)。不過,通過這個故事卻可證實一點,王之渙這首《涼州詞》,的確是傳誦一時的名作。
這首詩是詩人初入涼州時,面對黃河、邊城的遼闊荒涼景象,以及耳聞《折楊柳》曲調所產生的感慨。表現出邊疆將士為國戍邊的悲壯和疆土遼遠、封建統治者的皇恩“春風”難以到達邊關的情懷,從而揭示戍邊戰士責任之重,日常生活之艱難困苦。
“黃河遠上白云間,一片孤城萬仞山?!边@兩句描寫古代涼州一帶荒涼遼闊的景象。詩人先用鏡頭攝取遠景:黃河洶涌澎湃波浪滔滔地入海,自下而上、由近及遠地眺望,像一條潔白的絲帶逶迤飛上云端。詩人的視覺與黃河的流向相反,突出了黃河源遠流長的悠遠儀態,也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,重在表現黃河的靜態美。接著詩人又攝取具立體感的近景:征戍士兵居住的城堡孤獨地屹立在高山環抱之中。用遠川高山反襯玉門關地勢險要、處境孤危。孤城是一片,是單薄的、狹小的;而高山卻是連綿的、萬仞的。以數量和體積極不相稱的兩件事物,形成鮮明對比,造成一種心理上的壓力,這是詩人對文字的巧妙組合和別致的運用。
“羌笛何須怨楊柳,春風不度玉門關?!边@兩句借凄涼幽婉的笛聲,表達詩人對邊地景象的感想。以問語轉出濃郁的詩意,羌笛之聲吹出了戍守者處境的孤危和強烈的怨恨。羌笛演奏的是《折楊柳》曲調,而折柳贈別在唐代最為盛行,“楊柳”與離別有比較直接的關系,《折楊柳》笛曲觸動了人們的離愁別恨。詩中不說“聞楊柳”而說“怨楊柳”,用詞非常精心,能引發更多聯想,深化詩意。戍守者自知,天高皇帝遠,朝廷的關心本來是不度過玉門關的,才有了玉門關外處境的孤危和環境的惡劣,才有了楊柳不青和離人想要折柳寄情而不能的殘酷現實。用“何須怨”三字的自慰語,深沉含蓄,傳達出戍守者在鄉愁難禁時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的重大,才能如此自我安慰,足見戍邊將士的偉大情懷。
本詩在寫作上表現出來的特點主要是對比的運用和語言的準確、含意的豐富,把人的思想感情引到遼遠高闊的境界,反復吟味,我們眼前出現的不但是祖國河山的無限壯偉,而且也會聯想到我們民族的源遠流長和豐富的中華文化的艱辛締造。如同一切崇高美好的藝術形象所具有的魅力一樣,看似顯豁空靈,實則含蓄豐富。全詩語言精妙,寫景如畫,情景交融,感人至深,藝術手法高超。
☆ 吳 凡
人生幾何賦
(以“何夢容樂,名地江景”為韻)
滄桑一度,歲月幾何。春秋作序,苦樂為歌。嘆紅塵之飄渺,隨人海而蹉跎。剎那芳華,色衰而遲暮;經年舊事,風逝而無波。是以命運如煙,繁華似夢。來來去去,不過黃梁;攘攘熙熙,終究塋冢。
洎夫征途漫漫,韶華匆匆。辰星璀璨,山水從容。漫賞之夏荷冬雪,輕吟于晨旭暮鐘。靜待春花老,秋意濃。旦看云卷云舒,花開花落。吁今古之風流,感江河之寂寞。方悟先天下之憂而憂,始知后天下之樂而樂。
斯則圣人炳史,賢者留名。懷鵠鴻之大志,瀝赤膽之忠誠。勸諫直言,晏子為三朝賢相;運籌帷幄,張良乃一代謀丞。是則民族精魂,國家大義。仲尼厄而作春秋,司馬刑而著史記。至情承古,董永孝而感天;大德澤今,關羽忠而動地。
觀夫巍巍秦嶺,滾滾長江。九州軼事,千古流芳??酌虾肴宥?,曲詩博炫而彰。布衣劉秀,剪滅群豪而興偉業;名將班超,蕩平遠域而譜華章。惟夫往事隨風,人生若鏡。時缺時圓,無聲無影。死生難料,途彌溝壑之坎坷;寵辱不驚,海納川流之勝景。嗟夫!不起波瀾,何入佳境??斠钥?,歌以詠興。
☆ 賈經偉 劉佳勘
桃源縣文昌閣賦
序曰:湖南省桃源縣漳江文昌閣,其位于桃源沅江風光帶之望江灘岸邊。元延祐六年(公元1319年)始建,元末毀之,明嘉靖二十五年(公元1546年)修、明萬歷七年(公元1579年)修,清康熙五十一年(公元1712年),經屢次重修。1964年桃源縣政府再修。閣樓樣貌保存良好。
文昌閣現存古今楹聯多副:“文采驚天,登閣吟詩,江南自古多佳士;昌明動地,臨江睹韻,楚地從來出棟梁?!薄傲顐渌臅r,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;教垂萬世,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?!薄八识ψ憔摭堬w,文昌百世;亭鎮江流洪蟒伏,業耀千秋?!薄按ㄉ蠎浤崆?,德澤仁風滋芳芷;閣中思漁父,朝輝暮雨護桃花?!?/span>
桃源源于荊楚之史,朗州之鄉;洞庭孕育萬物生靈,沅水悠長。
文昌閣樓,位于漳江街道匯。故名文昌閣矣,東俯沅江,看江水之馡馡;南仰上游,滴群山翠翠;北瞻常德,翻稻禾穗穗;西眺園樓,聳高廈巍巍。登閣臨空,感和風芮芮。
樓閣之地,地脈靈秀,閣址瑞祥。元延六年,始建閣房,木隼結構,琉璃亮瓦,圓柱木墩,三層六梁。閣映沅水,神奇顯彰。然戰火仍頻,燹煙毀閣,屢次重修,閣矗沅江。一閣岸立,萬樹隨陽。長堤環繞,霓彩飛揚。亭臺瓦樓,著意古裝。閣也,毓山脈之靈氣,融日月之神光。文也,聚人文之智慧,兆科教之榮昌。此閣,天德蘊厚,地育菲方。沅水明閣,馳名八荒。
西岸遠眺,心跳目張。綠蘿群山,曠野蒼茫。千戶炊煙裊裊,一堤桂蕊香香。文昌閣也,龍鳳呈祥,飛檐金頂,龍回昊空之舞;畫棟雕梁,鳳繞柱沿之航。十八瑞獸,氣吐千里之云彩;飛閣流丹,共繪桃城之美妝。霧鎖堤岸,恍惚海市蜃樓;風吹懸鈴,酷似古箏幽揚。岸柳與桂花爭茂,高閣與彩霞比裳。紅漆高閣一彩,仙境桃城八方。
登閣覽勝,意味深長,憑欄放目,千帆遠航。桃源電站,佇立前方。閃爍萬家燈火,光亮大街小巷。昔日紅軍碼頭,今朝歌舞廣場。雙橋橫跨兩岸,萬車直通八方。目望延溪,與沅江比美;俯瞰縣城,呈盛世輝煌;眸眺仙境,尋秦時仙境;喜看武陵,敬致富賈商。高閣聳聳彰盛世,霞光縷縷照城鄉。
文昌閣矣,聚桃源群英;腳踏實地,耀祖先榮光。圣人功業,永記不忘。
觀閣迷眸忽入夢鄉,恍惚遙看,善卷溯水上兮,布散堯舜之榮光;晉陶公縣令,騰云來兮,續桃源之華章;唐劉司馬,桃源行兮,逆水駕船,登閣覽勝,舉酒詠觴;唐王翁維,來桃源兮,漁舟逐水,拾級陟閣,一眺昊蒼;武公元衡,獨游沅水兮,紅堤綠岸,景若天成,步閣情昂。明袁翁宏道,駕船溯水兮,觀閣樓房,極目遠望,街市新裝。歷史人物與閣萬古流芳。近代漁父宋教仁,留學東洋兮,一心救國,興辦學堂。宋公與覃振、胡瑛,桃源三杰名馳故鄉。同盟會之骨干,民國革命之棟梁。后起之秀,人才鼎旺。
登斯閣之客也,極目遠方,感慨系之,有人嗟乎!“時運不濟,命圖多舛;馮唐易老,李廣難封。屈賈誼于長沙,非無圣主;竄梁鴻于海曲,豈乏明時?!贝碎w屢次毀壞,何況人哉?月有陰晴圓缺,人有悲歡離合。不可道也,只可意會。
登斯美閣者也,若夫六月觀沅水,江水濁濁,煙雨濛濛。“陰風怒號,濁浪排空,日星隱曜,山岳潛形;商旅不行,檣傾楫摧;薄暮冥冥,呼嘯猿啼?!钡撬归w也,感慨萬千,仍有事粵懷鄉;憂讒畏言,滿目蕭然,感慨而悲者涼也。
騷人登此閣也,遠望美景,“至若春和景明,波瀾不驚;上下天光,一碧萬頃;沙鷗翔集,錦鱗游泳;岸芷汀蘭,郁郁青青。而或長煙一空,皓月千里;浮光躍金,靜影沉璧;漁歌互答,此樂何極!”登此閣者,心曠神怡,往事皆忘矣。
登斯閣也,近望桃源縣文昌中學,校位于斯閣旁。遐之聯想,百年名校,桃李芬芳。緬前賢之偉績,創后世之輝煌。珍文重武,閣佑文昌。學子思進,發奮圖強。懸梁刺股,鑿壁偷光。巨筆揮毫壯志,高閣陪伴書郎??墙蹈?,紫微耀光。薪火綿延,桑梓遨翔。
嗟夫,文昌閣兮,久經滄桑;地脈鐘靈兮,神采飛揚;沅江織錦兮,落霞為裳;時逢盛世兮,民泰國昌。
☆ 匡德金
茗 茶 賦
人生在世,飲食為大。明智清心,怡情品茶。平民開門七件事: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;文人日常七件寶:“琴棋書畫酒詩茶”。
郁郁春秋,泱泱華夏;天女散花,天神施茶。神農嘗百草,日遇十二毒,得茶而解化。中國茶故鄉,傳承數千年,綿綿茶文化。夫茗茶者,萬物之通亨,天地之精華,真可謂,自然之華英,精靈之造化。茶之為物,源于自然,沐春秋洗禮,浴雨雪紅霞;云霧山中,雨露滋潤,吸天地靈氣,汲日月精華。聚山魂水魄靈性,譽天涵地育芳華。
美哉,茶集美一身:青山霧浸身,黃芽綠羽未沾塵。云籠芽尤壯,煙霞繞處碧藏春。陽春采擷時,雨歇紅妝采摘人。纖手沾玉露,繞樹佳麗笑靨頻。玉葉拾翠歸,翻炒搓揉復精魂;經得煉獄苦,葉似龍團始重生。杯盞浮碧玉,從來佳茗似佳人。
善哉,茶聚善于心:幽香淡雅,止渴生津;明目益思,順氣清心;消積養胃,洗垢掃塵;醒腦驅疲,氣爽神清;除煩去膩,振奮精神;以茶會友,茗酬知音。唇齒盈芳,品味人生。
人生如茶,茶如人生。茶歷雨雪風霜,霧沐霞浴滋翠茵。人經苦辣酸甜,含辛茹苦事竟成。茶忍煎熬,升華湯成;人受磨難,催人警醒。
嗟呼!古今中外一席話,三教九流一壺茶。推心置腹述衷腸,勸君凈心多品茗:在家獨飲,感悟在心,消除疲勞,甘露去凡塵;邀友對品,情景杯生。推心置腹,茶美情誼深;眾人聚飲,身入佳境,廣結善緣,濃釅生濃情。修心多品茗,飄飄欲仙遠凡塵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