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沙參觀臨澧縣博物館
于沙,本名王振漢,男,湖南臨澧人,1927年9月生天柏枝鄉虎山村大路王家。1953年畢業于湖南大學。歷任湖南師范學院助教及《湖南師范學院學報》、《湖南科技小報》、《湘江文藝》編輯,湖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。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、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、中國詩歌學會理事、中國音樂文學學會理事,國家一級作家。
1955年以來,在大陸、港臺發表新詩近1000首。有的作品翻譯成英文在國外出版;有的作品輯成專題,在電臺、電視臺播映。崇尚并實踐平易、雋永、深刻、凝煉的中國詩風,作品切合時代脈搏,呼喚愛與真誠,多具有人生真味。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、著名詩論家呂進教授,著文稱他是“詩與人生渾然一體”、“有大技巧”、“有智者的敏銳與深沉”、“的確是屬于時代屬于人民的真詩人”,并進而指出:“正是于沙這樣的審美取向的真詩人,組成了我們時代主要的和最高水平的藝術流派”。
1984年以來,發表散文詩近1000首,著名散文詩作家柯藍、著名詩評家李元洛教授指出他的散文詩“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”,“絕無艱深和賣弄之處,精煉親切而真摯,絕不是一眼見底的淺水沙灘,也不是一覽無余的直布口袋,而是可使讀者得尋幽之樂和回甘之味”的真詩。
于沙先當詩人,后當詞家,深諳為詩為詞二者之佳妙。寫詩時,將詞的明朗,溶于詩的含蓄之中。寫詞時,將詩的含蓄化于詞的明朗之內。因此,他的歌詞既有詩味,又有歌味。自1978年以來,他發表抒情歌詞140余首,經著名作曲家施光南、劉莊、姜春陽、牛暢、許鏡清、屠巴海、胡積英等譜曲,經著名歌唱家劉秉義、胡松華、關牧村、殷秀梅、傅祖光、沈小岑、李秀文、何紀光、宋祖英等演唱,制成唱片或錄制盒帶廣為流傳的有《八百里洞庭美如畫》等20余首。論文《我把歌詞當詩寫》,在中國詞壇有較大影響。先后在大陸、香港發表抒情散文、文藝隨筆及為青年詩人撰寫評論和詩集序言,約20萬字。
新時期以來,已出版抒情詩集、散文詩集、抒情歌詞集、散文集(《第一行足跡》、《在密密的森林里》、《愛的備忘錄》、《跋涉之歌》、《踏看落花歸去》、《于沙親情散文》等6部)。有近200件作品選入《當代短詩選》、《戀歌》、《關于詩的詩》、《獻給妻子的情詩》、《中國百家諷刺詩選》、《當代抒情詩拔萃》、《新時期詩萃精評》、《小詩點評》、《中國當代抒情小詩500首》、《新詩三百首》、《中國山水詩辭典》、《中國當代歌詞選》、《中國漁歌選》、《中國新詩格律詩選》、《20世紀散文詩精品賞析》、《古今中外散文詩鑒賞辭典》及《桂林山水散文詩16家》等近60余種選本。獲國家級和省級獎數十次。另有作品入選中等專業學校語文課本和《民族音樂教學曲選》?!对姼柁o典》、《中國新詩大辭典》、《中國歌詞家辭典》、《中國文學辭典》、《中國當代文藝家名人錄》、《當代華人文化名人錄》、《中國文藝家傳集》等大型辭書刊登了他的小傳和業績。
于沙作品:
網
網,是殘缺的完整,完整的殘缺。
撤下去,水因網的殘缺而回歸原處;
拖上來,魚因網的完整而在劫難逃。
不要害怕殘缺,也不要固守完整,
網,是一部張收有致的辯證法……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