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道讓(1814~1868),字師堯,號歧農。臨澧縣新安鎮人。六歲吟得《青山》一詩,其父頗感驚奇。但久試不第,咸豐三年(1853),始中舉人。咸豐十年(1860)赴京會試,作一論一疏,才華出眾,主考官稱為“縱橫跌宕,筆意仿佛蘇韓”,以字跡稍草,只取進士,授工部主事,掌營繕司。
歧農秉性剛直,對功名利祿不感興趣,僅兩年便乞假辭官。他在《乞假家居述懷》一詩中曾有“茫?;潞V?,登場等優戲。移盡孝子心,難學一諂字。上下巧相蒙,設法鑿真氣。我未人局中,預作局中計。同其所為歟,吾心未免愧。異其所為歟,吾力何能遂?…。所以借端歸,高臥山之邃”。從此,他周游北國江南,飽覽各地名勝古跡。“南涉洞庭,北經幽代,凡湘妃泣竹之地,漸離擊筑之鄉,皆賦詩以吊”(蔣作霖:《錄繕營公紀略》)。
歧農寓居省垣期間,常與湘中名士何子貞、王逸梧、王壬秋、楊蓬海諸公,唱和砥礪。他的書畫,也精絕一世。他博覽群書,精通六藝,對律詩、絕句、樂府詩等,都有較高的造詣。共作詩約三千首,惜多未收藏。晚年,將存詩八百余首,編輯《雪竹樓詩稿》共十四卷。他的詩發自內心深處,格調高雅,風格獨特,備受大眾以及名家的喜愛和推崇。清大學士、湖南巡撫劉琨評價說:“天生健筆一枝,獨往獨來,能發能收,無不達之意.無不舉之詞,起法結法,起然悠然。”
黃道讓作品
重登岳麓
萬壑風來雨乍晴,登高一覽最忪惺。
西南云氣來衡岳,日夜江聲下洞庭。
我發實從近年白,此山猶似舊時青。
讀書老友今何在,古木秋深愛晚亭。
雪
不等春來到處飛,看看蓬蓽也生輝。
晨驚屋漏鬼神暗,暮覺山門車馬稀。
野渡無人孤鶴立,空山有路一樵歸。
大家依樣葫蘆畫,那管紅顏說是非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