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澥(1580~1655),名叔會,字練海,別號“松石小隱”。臨澧縣人。他自幼聰穎好學,十歲能吟詩作文。萬歷四十六年(1618)舉人,天啟二年(1622)進士,授行人司奉使,三次出巡,遍歷河北、山東、山西、江蘇、浙江等地,水陸行程數萬里,即興抒寫大量詩篇。崇禎三年(1630)參加京考,廷評有“已凜四知,不敬一介,五年廟寓,四壁清風,此海內第一品”等語。授御史職務。后因政見不同,得罪上司周宜興,被降職使用。崇禎七年(1634)升副都御史,督學中州,寫出《翼教七條》,決意改變不正學風及土司流弊。河南地方官吏周藩與許州官紳有私隙,競在考場上當眾擒拿侮辱考生。胡澥主持正義,被周藩捏造罪名上告朝廷,發配邊關。京都各部聞訊上奏稟明真情,幸獲赦免。
胡澥深感官場腐敗,“方正難容于世”,決心辭官隱居。當他離開汴州時,市民們焚香罷市,夾道泣別。歸隱臨澧刻木山莊后閉門謝客,朝廷多次辟征不出。著有詩、文、宦游諸集,但多被兵災毀失,僅存《焰余》、《遺錄》、《翼教七條》、《尋仙源洞中文》、《自娛篇》、《巖廣草羊》、《三角解》、《雪雪歌》、《哀鴻》等。
胡澥作品
登刻木山
孤影平分花蕊宮,石梁苔莖路初通。
染人山色千堆翠,極目天光四壁空。
霧盡溪明涵曉壑,雨余林秀看春壟。
我來長嘯群峰應,流覽煙霞一鏡中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