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君左(1898—1972),名家鉞,筆名康陶父、意園,號三湘詞人。今漢壽縣城關鎮人,祖孫三代文武兼備,簪纓相續,祖父易佩紳,官至布政使,是清咸豐同治年間有名的儒將。父易順鼎詩才橫溢,睥睨一世,與樊增祥齊名,為清末民初兩大詩人。
易君左幼時就讀于家塾(延請老師到家里授課),10歲隨父客端州,除接受名師教育外,其父還親自教他作詩。不久,順鼎改官高陽雷道,又與母親、姐姐回漢壽。辛亥革命后,到省城長沙求學,用不到3年的時問,在明德學校完成了由小學到中學的學業。父親到京城做官,又北上入北京市四中。課余,常隨父到江西會館參加寒山詩社的詩鐘集會,周旋于王壬秋、陳寶琛、嚴復、梁啟超之間,年僅十余歲的君左,夾在一群博學的老名士里,大逞才華,居然兩次人選詩鐘“狀元”,博得名公青睞。一次詩社以“籠紗格”形式命題,用“寸,人力車夫”賦聯,他脫口而出:“小草之心春莫報,軟塵一路足如飛。”上句是唐人“誰占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”的詩意,下句寫北平人力車夫跑得特別快,為眾人欣賞,評為首選。另一次,由樊增祥主課,鐘題“思受”六唱,即將“思受”二字分別嵌在聯句七言第六個字,他即興而賦“入朝蛇帝嘗思貴,飲水豬僧哭受胎”。上句用漢高祖的故事,下句采《西游記》故事,自然灑脫,再次獲冠。
中學畢業后,易君左考人北京大學。大學畢業,東渡日本,進早稻田大學讀政治經濟學。1918年,因與曾琦等人創辦“華瀛通訊社”,反日救國,被逐回國。他銳氣不減,回到北京大學,參加了“五四”運動。不久加入李大釗等人發起成立的少年中國學會,發表許多關于社會學方面的論文。他猛烈抨擊中國封建專制制度,指出家庭專制是封建專制的基礎,提出破除各種封建禮教,沖破各種禁錮,輕輕松松建設少年中國。這些觀點,對當時的思想啟蒙運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但是,他不知不覺滑向無政府主義,并與朱謙之等人組織了一個無政府主義社團“奮斗社”,創辦《奮斗》雜志。易君左的無政府主義觀點受到陳獨秀、李達等人的批判,并被開除出少年中國學會。1921年,加人中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——文學研究會。同年夏,赴日本續讀,1923年畢業,獲碩士學位?;貒?,易君左任上海中國公學教職兼泰東書局編輯,與郭沫若、成仿吾、郁達夫等共事,出有詩歌兼小說集《西子湖邊》,集子里《失了魄的魂》,寫幾個文學青年在江南一帶的流浪生活,象失了魄的魂那樣,把他們吊兒郎當的胡鬧,精細地刻畫出來,以反映那個動蕩的時代和那個污濁的社會。1924年,易君左離開上海去安慶,任安徽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教員。同年到長沙,加入國民黨,次年回漢壽辦團防,創辦縣圖書館和體育場。1926年,易君左投筆從戎,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軍政治部主任兼國民黨特別黨部常委等職。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編撰,次年任鄂政務委員會簡任秘書。1929年,任湖南省清鄉委員會司令部少將宣傳處長。次年任湖南《國民日報》社長并創辦《長沙晚報》。后任國立安徽大學教授及該省《國民日報》社長。1932年,應周佛海之邀,出任江蘇省教育廳編審室主任。在鎮江6年,為民族文藝復興與改革做了大量工作。他發起成立江蘇文藝社,并擔任社長,主辦《天風》月刊和《文藝青年》旬刊。他倡導成立“天風劇社”,改編舊劇,創造新劇??箲鸨l后,他親自帶領一支抗敵宣傳隊,分赴各地深入農村進行宣傳。但是,在此期間也引起了一場轟動全國的筆墨官司。“一.二八”國難后易君左隨教育廳遷揚州,目睹當地風物人情,寫了一本《閑話揚州》,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。該書在記述揚州社會生活時出語欠當,曾引起一場軒然風波,而有關此事的對聯:“易君左閑話揚州,惹起揚州閑話,易君,左矣;林子超主席國府,連任國府主席,林子,超然。”傳誦一時,其名聲更勝于前。
抗日戰爭爆發后,易君左主辦湖南《國民日報》。不久,郁達夫在友人的勸告下離漢口避居常德,后經易君左安排移居漢壽縣城。易君左常抽空從長沙回漢壽陪伴郁達夫,一起游覽名勝古跡,吟詩作賦,并留下幾首傳誦一時的聯句,如“偕君左學藝及易黃諸女伴,汽舟南湖,展墓采菱,晚至西竺山,翌日聯句”:
戎馬余閑暫息機(郁),南湖清露濕荷衣(易)。
采菱兒女歌清越,展墓漁樵話式微(郁)。
十里波光流暑去,兩船鬢影載香歸(易)。
魯陽戈在能揮日,為吊張顛款寺扉(郁)。
1938年秋,易君左攜眷輾轉至重慶。不久,由自己流離人蜀的處境聯想到安史之亂中的杜甫,草成《杜甫今論》,并出版發行。后受朋友推薦,赴成都就任四川省政府編譯室主任。他創辦《新四川月刊》、《四川國民日報》,并任兩社社長。他親自為報刊撰寫論文,報導前方抗戰的消息,鼓舞民族斗志,他與避難成都或成都籍的文化界人士如李璜、老舍、朱自清、張大千等廣泛交往。西南聯大任教的朱自清放假回成都,易君左常與他討論文學,曾以《偶成》一詩相贈:“細雨成都路,微塵護落花。據門撐古木,繞屋噪昏鴉。人暮旋收市,凌晨即品茶。承平風味足,只剩楚狂嗟!”朱自清稱贊此詩描寫成都情調細膩親切,并請易寫成條幅作紀念。在此期間,易君左寫作大批歌頌前方抗戰的詩文,出版了《人川吟》、《青城集》。他擔任軍委會總政治部設計委員會專任委員,直至抗戰結束。
易君左在思想上對共產主義存在誤解和偏見。1945年,重慶談判后,在重慶文化戰線,革命文藝界與國民黨御用文人,圍繞著毛澤東《沁園春.雪》,以唱和形式,進行著一場短兵相接的斗爭。易君左自恃詞學功力深厚,于12月4日在《和平日報》拋出他的第一首和詞。序中矯“全民”之命,號召“天下詞家”圍殲。詞中把革命力量比作“殺吏黃巢、坑兵白起”,希望撲滅革命烈火。郭沫若和詞中有“傳聲鸚鵡翻嬌,又款擺‘揚州閑話’腰”,與之針鋒相對。后易君左出川回南京,旋赴任上?!逗推饺請蟆犯鄙玳L兼副刊主編,與該報羅敦偉社長等人提倡民族文學。1948年調任蘭州《和平日報》社長兼西北大學教授。二年后辭職回滬,創辦《新希望》周刊,積極鼓吹反共。
1949年底去臺灣。次年到香港,因生活拮據,“一家搬來搬去如渡船”。1951年,總算找到了一個固定職位,主編香港《星島日報》副刊。1959年,易君左任教于香港浸信會學院。在此期間出版回憶錄《大湖的兒女》、《火燒趙家樓》、《回夢三十年》等,并出版古典詩詞集《易君左詩選》。1967年返臺,與在海軍供職的兒子住在一起。期問,他參與“中華詩學研究所”的活動,并赴南洋與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地與華僑詩人集會,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游記《易君左自選集》。1972年3月在臺病逝。
易君左作品
和毛澤東《沁園春•雪》
國脈如絲,葉落花飛,梗斷蓬飄。痛紛紛萬象,徒呼負負,茫茫百感,對此滔滔。殺吏黃巢,坑兵白起,幾見降魔道愈高。明神胄,支離破碎,葬送妖嬈。 黃金難貯阿嬌,任冶態妖容學細腰??创鬂h孤煙,生擒頡利,美人香草,死?!峨x騷》。一念參差,千秋功罪,青史無私細細雕。才天亮,又漫漫長夜,更待明朝。
返漢壽故鄉
金牛山色郁蔥蔥,洗墨池前憶舊蹤。
六代豪華鴉背冷,九邊烽火夕陽紅。
花姑草圣仙人態,鶴子梅妻處士風。
道左小兒多識我,湖荷猶自愛鄉濃。
贈鄉友
萬戶千門對洞庭,米香魚美樹青青。
楚辭悱惻遺孤港,漢爵巍峨剩一亭。
鄉味國恩濃似酒,友情親誼燦如星。
凱歌明歲重開宴,車向花姑堤上停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