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教仁(1882~1913),字遁初,號漁父,桃源縣上坊村湘沖(今八字路鄉漁父村)人。6歲入私塾,17歲入桃源漳江書院,受縣教諭黃壽彝和書院山長瞿方梅等人影響,淡薄科舉功名,關心天下大事,萌生反清思想。光緒二十八年(1902),他以優異成績考取武昌普通中學堂。翌年入學,“九省通衢”的武漢給他展現了一片新天地,由吳祿貞等人組織的革命團體武昌花園山聚會吸引了他,常與同學田桐、吳昆等人議論時政,暢談革命,決心走反清革命的道路。是年8月,黃興到武昌,兩人相識并從此成為至死不渝的摯友。不久,黃興因激烈的反清言論,被驅逐出武昌,回到長沙。隨后,宋教仁也回到湖南,為成立革命團體到長沙、常德一帶做聯絡工作。
11月4日,宋教仁以赴黃興30歲壽宴為名,與黃興、劉揆一、陳天華、章士釗等在長沙黃宅籌創華興會。光緒三十年2月,華興會在長沙正式成立,選黃興為會長,宋為副會長。該會的宗旨是:“驅除韃虜,恢復中華”。華興會成立后,立即著手擴大組織,準備武裝起義。宋教仁在華興會的活動初步顯露出卓越的組織才能。是年7月,宋教仁在武昌發起創建“科學補習所”,以此為掩護,在新軍和學校中開展革命活動。是年,華興會策劃在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時在長沙、岳州、衡陽、寶慶、常德分五路同時起義。宋教仁負責常德一路的組織發動工作。9月,宋教仁回常德,在城內五省客棧設“湘西聯絡總站”。10月初,在常德筆架城舉行的會黨集會上被推為龍頭,大家議定:起義時,會眾扮作朝五雷山的香客,到筆架城邊的文廟集合,聽候指揮。11月5日,為籌備經費,宋教仁到長沙,發現起義事泄,湖南巡撫陸元鼎下令搜捕。是年底,宋教仁經武漢、上海登輪潛赴日本。
光緒三十年12月13日,宋教仁到達日本。剛安頓下來,他就重新開始革命活動。首先,他籌創革命雜志《二十世紀之支那》,三十一年6月出版。8月,在孫中山倡導下,在日本東京成立同盟會,并將《二十世紀之支那》改為同盟會機關報《民報》,宋以同盟會司法部檢事長身份兼該報撰述。是年6月,宋教仁進入日本政法大學學習,次年2月進入早稻田大學預科學習,本打算升入本科,因生病而輟學。
光緒三十三年春,宋教仁潛返遼寧安東,籌建同盟會遼東支部,聯絡東北“馬俠”李逢春等人,策劃在沈陽發動武裝起義,事泄,潛回東京。在東北活動期間,獲悉日本企圖吞并“間島”的陰謀,他暫時放下革命聯絡工作,在日本友人片山潛的幫助下,打入日本從事陰謀組織活動的組織長白山會,冒著生命危險,偵獲該會大量假證據?;貣|京后,他又查閱大量典籍,很快寫出《間島問題》一書,論證間島及延吉地區自周秦即屬中國領土。日本政府偵知此事,以五千巨金索購書稿,未遂。轉遞清政府,如獲拱璧,清政府對日談判,憑此書的有力論據而獲勝。
宣統二年(1910)春,長江中下游流域革命力量驟增,宋教仁提出相應轉移革命重心。是年底,從日本返抵上海,于右任聘任他為《民主報》主筆,他以“漁父”筆名撰寫大量宣傳革命的文章。次年7月,宋教仁與譚人鳳、陳其美在上海組建同盟會中部總會,親任總務干事。他親自或派人來往于上海、兩湖各地,積極發展中部總會分會,籌款,購買武器彈藥,推動長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進程。兩湖革命形勢空前高漲,終于導致武昌起義的爆發。
武昌起義成功,宋教仁非常高興,他在上海大造革命輿論。通過發表文章和拍電報,積極敦促各國政府對中國革命嚴守中立,承認革命軍為交戰團體;對內則大力宣傳革命的宗旨,說明“革命黨之主義即聲言在推翻惡政,出人民于水火之中”,爭取人民群眾的支持。同時,他積極策應長江中下游舉義響應。他在《民主報》上發表《湖北形勢地理說》,論述武昌的重要性,反復申言:“今天下之形勢,重在武昌也。”激動之余,宋教仁對軍政首腦大權旁落深為憂慮。10月24日,黃興由香港抵上海,宋教仁與他“久別重逢,傾談競夕”,勸黃興率第九鎮新軍奪取南京,并攻取江浙,以免受制于黎元洪,黃興不聽。28日,宋教仁與黃興到達武漢。此時;都督政府的組織大體建立,宋教仁僅被胡瑛所拉協助辦理外交。此時列強已表示中立,外交無大事可做。宋教仁試圖策動黃興為湖南湖北大都督,未成功,他又轉而從地方政權建設人手,起草《鄂州約法》,經審定,隨即由軍政府頒布。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共和制憲法性質文件,體現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。但當時并未付諸實施,黎元洪都督地位和權力并無減損。黃興主持的軍事,也景況不佳。宋教仁于11月13日離開武昌,決定赴南京開辟新的局面。
宋教仁往來于鎮江、上海,督促速攻南京。12月2日,古城南京終于宣告光復。12月7日,組成新的江蘇都督府,宋教仁擔任政務廳長。此時,已有十余省宣布獨立,站到革命陣營,組織臨時中央政府已屬急務。宋教仁也急欲以此抵制黎元洪,但其正確主張不被理解,屢受挫折。在實行總統制和內閣制問題上與孫中山也發生分歧,孫中山主張總統制,宋教仁主張內閣制。民國元年(1912)1月1日,南京臨時政府成立,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,宋教仁僅被任命為法制院院長。許多人為宋教仁未擔任內務總長而抱屈,他卻說:“總長不總長,無關宏旨,我素主張內閣制,且主張政黨內閣,如今七拼八湊,一個總長不做也罷。共和肇造,非我黨負起責任,大刀闊斧,鼎故革新,不足以言政治。舊官僚模棱兩可,畏首畏尾,哪里可與言革命、講共和?”宋教仁很重視立法工作,很快就起草了一部憲法草案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法》,仍然主張內閣制,并被孫中山所接受。以后出臺的《臨時約法》,就是以宋教仁的《鄂州約法》和該憲法草案為藍本的。
孫中山讓位給袁世凱后,宋教仁于4月27日就任唐紹儀內閣的農林總長。他的興趣在政治,立即開始實施他的政黨政治理想。他讓仇鰲等人創辦《亞東新報》,“監督政府,指導國民,鞏固共和政體,注重民國主義”并以“桃源漁父”的筆名,在報上發表長篇論文。7月上旬,宋教仁因不滿袁世凱破壞《臨時約法》的行為,辭去農林總長職務。7月21日,同盟會本部召開夏季大會,宋教仁當選為總務部主任干事,成為同盟會實際上的主持人。他加快了組織大黨的步伐。8月25日,以同盟會為核心、聯合國民公黨、國民共進會、共和實進派等黨派,組成中國國民黨,召開成立大會。孫中山選為理事長,宋教仁以僅次于孫中山和黃興的票數當選為理事,被孫中山委任為代理理事長。此時,孫、黃的興趣和主要精力放在實務建設上,主持北京國民黨本部的是宋教仁。是年底,國會議員選舉拉開序幕。至次年3月,國民黨獲壓倒多數席位。
袁世凱深深感到了宋教仁和國民黨對他的威脅,先是試圖拉攏宋教仁,還在陸征祥辭去內閣總理時,就曾請宋擔任內閣總理,條件是放棄政黨內閣的主張,被堅決拒絕;繼而用金錢賄賂,也未成功。民國元年10月18日.宋教仁南下省親。沿途,他廣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,表明與專制獨裁勢不兩立的態度。此時,各地選舉越來越有利于國民黨,最終獲勝似成定局,對宋教仁當選內閣總理的呼聲也很高。袁世凱一伙更加緊張,不僅在報刊上惡意攻擊,而且陰謀以暗殺手段除去政敵。民國2年3月上旬,宋剛抵上海,便接到袁世凱發出的“即日赴京,商決要政”的急電。3月20日晚10時,宋擬由滬乘火車去北京。宋與送行的黃興、于右任、廖仲愷等人一一握別,正要上火車,被袁世凱所派刺客開槍射中,22日凌晨,宋與世長辭,年僅31歲。孫中山挽聯稱宋教仁:“作公民保障,誰非后死者;為憲法流血,公真第一人”。
宋教仁詩作
登韜光絕頂
日出雪蹬滑,山枯林葉空。
徐尋屈曲徑,竟上最高峰。
村市沉云底,江帆走樹中。
海門潮正涌,我欲挽強弓。
晚泊梁子湖
日落浦風急,天低野樹昏。
孤舟依淺渚,秋月照征人。
家國嗟何在,乾坤渺一身。
夜闌不成寐,撫劍獨愴神。
吊黃花崗烈士陳更新
一
殘月孤云了一生,無情天地恨何平;
常山節烈終呼賊,崖海風波失援兵。
特為兩間留正氣,空教千古說英名。
傷心漢室路難復,血染杜鵑淚有聲。
二
海天杯酒吊先生,時勢如斯感靡平。
不幸文山難救國,多才武穆竟知兵。
卅年片夢成長別,萬古千秋得有名。
恨未從軍輕一擲,頭顱無價哭無聲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