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如圭,字國寶,生卒年不詳,明澧州人。明弘治十一年(1498)舉人,次年登進士。初任江西安??h知縣,后調建昌,治理弊政,剔除奸邪,遷升福建按察使,懲治貪官暴吏,政績卓著。旋即調任廣西兵備,能妥善安撫境內壯、瑤、侗民,再升監察御史。正德年間,患病回家休養。嘉靖十年(1531)秋,陜西延綏干旱大饑,禮部尚書兼武英大學士夏文愍推薦李如圭出任陜西巡撫。李上書陳述10余條濟荒措施,朝廷準予便宜行事,救活數十萬人命。嘉靖十五年,受命總理疏浚河道,有功。繼而晉升戶部總督倉場兼西苑農事。明世宗視察顯陵.升李如圭為工部尚書,命其與靖遠伯王瑾居守。十九年六月改戶部尚書。二十一年八月,因吏科給事中周怡參劾,“時周府奏增祿米,如圭為題覆,許之。怡劾其受周府之賂,詔令回籍聽勘”。據《明史•七卿表》仍記為“二十一年八月致仕”,可見受賄之說不成立。
李如圭為官清廉。相傳嘉靖十九年,皇后召見其夫人梁氏,見梁氏身著布衣,驚詫地問:“貴為工部尚書,何至于如此貧寒?”梁氏回答:“澧州地瘠民貧,俗尚儉約。”皇后深為所動,不僅賞賜梁氏錢物,還下令為澧州減免絲絹稅30年。晚年,告假歸里,在自己書房書寫“宏濟艱難”條幅,作為座右銘。他待人平等,注重禮儀,從不傲慢;公正廉潔,家里的田園僅供自給。祖先遺產,全都讓給諸弟。仕官生涯數十年,留給子孫的家產甚微,獨有各種圖書藏量很多,著有《懷古集》。歿后,葬在今新安鎮白巖山。
李如圭詩作
和郁僉事登安鄉譙樓
孱陵高峙洞庭洲,同樂王侯建此樓。
風景不殊頻舉目,家山人望重回頭。
逢人漫說車公跡,倚檻深懷范老憂。
萬里青云今始達,乾坤何日更回游。
孟姜女廟
烈女何年失所天?哀號矢死未亡前。
聲聲徹骨城傾堵,點點傷心地涌泉。
黃壤無情迷蝶夢,青山有意怨啼鵑。
杞梁久已成枯草,尚托清風入汗編。
© 2021 湖南省常德市詩詞學會版權所有/湘ICP備14009931號-1
網站建設:科毅電商